课堂街> 新闻资讯> 运营技巧> 浏览文章
从李一舟案例看:如何让讲课成为卖课利器
0 来源:科汛官方    作者:小k    时间:2025年09月22日

不少深耕课程领域的老师都有个头疼的难题:自己打磨的课程内容够专业、知识点够透彻,可一涉及到转化卖课,就总像“卡了壳”—— 把 “讲课” 和 “卖课” 拆成两个独立环节,最后即便课程质量过硬,也很难打动用户下单。其实这不是你能力不足,而是没摸透 “讲课过程就是卖课铺垫” 的核心逻辑。今天课堂街就从实战视角出发,拆解李一舟直播间的卖课案例,带你看清他如何用 49 元的价格,撬动原本定价 9800 元线下课的转化力,帮你把 “课程优势” 变成 “成交优势”。从李一舟案例看:如何让讲课成为卖课利器

早在2019 年直播卖课模式初兴的阶段,课堂街就已经投入 “名师大班直播课” 的体系化打磨,那会儿帮多位老师梳理过直播流程与节奏设计,如今李一舟直播间里流畅自然的互动节奏,正是当年我们共同打磨出的经典范式。现在再分析他的直播,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 “卖课步骤”,更要深挖背后的用户说服逻辑 —— 他从不是 “讲完知识点才想起推课”,而是 “每一分钟的讲课内容,都在为最终成交做铺垫”。

先看他这套环环相扣的销售策略,每一步都精准击中用户心理:

第一步是精准立人设,他从不用“我是行业专家” 这类空泛的标签标榜自己,反而用实打实的成果说话:“我一年只聚焦一门核心课程,去年推出的人工智能课程,在全网卖出了几十万份;我课里讲的全是学员真实落地的案例,看似简单却都有实际结果,我的思考从不会跟风,只基于数据和事实”,这样的人设没有刻意包装感,而是在讲课中自然传递出专业度与可信度;

第二步是精准戳痛点,一句话解决用户顾虑:“这是当前最新的实战打法,只要听我 3 天线下课就能掌握,接下来半年不用再买任何同类课程”,直接打消用户 “怕学不会、怕重复消费” 的担忧;

第三步是强化价值感,用价格反差激发行动欲:“原本 3 天线下课定价 9800 元,现在由我本人亲自授课,只需要 49 元”,无需过多话术,用户就能直观感受到性价比;

第四步是高效逼单,“最后 5 秒,没完成付费的名额会直接清空”,用适度紧迫感推动用户快速做决策。

但这些策略只是成功的“表层框架”,李一舟卖课能突围的核心,其实是 “短时间内建立用户信任并促成说服” 的底层逻辑,而这一逻辑的关键,在于 “从讲课开篇就铺垫信任”。很多老师做人设,只在推课环节才补充 “我是清华博士、我有 1500 万商业粉丝” 这类信息,显得刻意又生硬,用户很难买账;可李一舟从讲课第一分钟就开始铺垫信任:讲案例时会特意强调 “这是我学员上周刚拿到的结果”,讲知识点时会说明 “这是结合近三个月行业数据总结的方法”,每句话都在悄悄传递 “我靠谱、我的课能帮到你” 的信号。

当信任基础建立起来后,用户付费就不再是单纯“购买课程”,更像是 “对认可的人表达支持”,就像给认可的主播刷嘉年华一样自然 —— 这正是 “讲课即卖课” 的核心:不用到点硬推课程,而是让每一分钟的讲课都成为信任的积累。

或许你会觉得“看别人的案例轻松,落到自己身上就难上手”,但课堂街要卖课老师做的,就是学习如何“别人的成功经验” 转化为 “自己能落地的卖课能力”。我们不只是拆解李一舟这类经典案例,更从销售策略深入到底层逻辑:怎么在讲课中自然植入人设?怎么把用户痛点和课程知识点无缝结合?怎么让价值感传递不显得刻意?学习总结出的实战技巧,学会全部融入案例拆解中,避开“讲课归讲课、卖课归卖课” 的误区。

让自己精心打磨的好课不被 “埋没”,掌握 “讲课过程就是卖课铺垫” 的核心能力,希望卖课老师可以把每一次讲课都变成一次高效的卖课转化,让好课真正实现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 的突破!
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