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知识付费赛道迎来“明星军团”。陈某的《向太向上闺蜜圈》以399元价格斩获200万销售额,吴某的英语课5天卖出500万元,汪某的音乐课一场直播售出5600套……明星们凭借个人IP与流量优势,将知识付费推向新热度。然而,这场流量盛宴背后,暗藏三大矛盾:成本与价格的失衡、内容注水与用户流失、公域流量依赖症。

Part.1
提起知识付费,不少人会先想到明星、头部大 V 占据流量高地,觉得普通人难有立足之地。但事实恰恰相反 —— 知识付费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,反而藏着普通人的专属机会。
更关键的是,比起自带流量的明星,我们普通人手握两大核心优势:更扎实的专业度、更低的运营成本;而明星看似风光的低价课引流模式,实则暗藏 “成本陷阱”,最终都要靠私域转化高客单才能盈利,这种高投入模式对普通人而言如同“用大炮打蚊子”。
这恰恰给普通人指了条明路:聚焦垂直领域、深耕内容质量、通过199-499元的中价课实现“小而美”变现,才是更可持续的路径。见证所言:“明星需要造神,我们只需要造灯——照亮用户具体问题的那盏灯。”

而明星看似 “流量碾压” 的低价课模式,实则是 “不得不做的无奈选择”。对明星来说,前端卖 399 元、499 元的低价课,看似能快速圈粉,却根本覆盖不了运营成本:团队薪酬、平台流量投放、内容包装费用加起来,往往卖 10000 份低价课都回不了本。所以他们的真实逻辑是:用低价课做 “流量筛选”,把有意向的用户引流到私域,再通过高客单产品盈利 —— 比如将 499 元的 “护肤入门课” 用户,转化为 5999 元的 “一对一肤质定制方案” 客户,或者 12800 元的 “年度形象管理服务” 会员。对于明星团队而言,私域用户的高客单转化,才是知识付费业务的主要盈利来源,前端低价课不过是 “赔本赚吆喝” 的引流工具。
明星的这套逻辑,恰恰给普通人提了个醒:做知识付费,不能只盯着 “前端卖课”,必须把私域当成 “核心资产”。因为普通人没有明星的流量优势,却能靠私域把 “精准用户” 牢牢抓在手里,用更低的成本实现 “反复转化”—— 这正是课堂街私域功能能帮我们做到的。



利用课堂街的分销功能低成本获客。普通人没有明星的流量,但可以让用户帮自己推广:设置 “推荐朋友买课得 20% 佣金”,用户分享的动力自然足;还能定制专属推广海报,比如把 “学完 Excel,我提前 2 小时下班” 的用户反馈放上去,比明星的 “光环海报” 更有说服力。而且课堂街私域零抽佣,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,不用像明星那样被团队成本 “吃掉” 利润。

而曾风靡一时的明星知识付费课程,如今却陷入明显的停滞困境:
其一,内容注水问题突出。
明星课程的有效信息密度仅为专业教育机构的 60%,但定价反而比专业机构高出 30%-50%,“高价格低价值” 的反差让用户付费意愿持续下降;
其二,成本困境难以突破。
以汪峰团队为例,其曾投入近百人团队、耗时 3 个月打磨课程,最终实际利润率却不足 15%,远低于专业教育机构 40% 的平均利润率,高额人力与时间成本严重挤压盈利空间;
其三,信任危机逐渐显现。
相关调研显示,用户购买明星课程的动机中,“情怀消费” 占比高达 47%,但课程实际的学习效果转化率不足 15%,情怀驱动的购买与低效的学习成果形成刺眼反差,导致用户复购率骤降。
这些现象,对所有深耕知识付费领域的卖课老师而言,无疑是一记深刻的警醒:
1.如今用户的需求早已从 “泛泛的知识获取” 转向 “精准的问题解决”—— 职场人需要的是能直接落地的 PPT 优化、报表制作技巧;宝妈渴求的是分月龄的科学辅食搭配、亲子沟通指南;退休群体则期盼易懂实用的手机摄影、短视频剪辑教程。
这些细分领域里,明星的 “光环效应” 毫无用武之地,“能解决具体麻烦” 才是当下用户付费的核心诉求。
就像课堂街平台上,一位深耕 “老年手机短视频剪辑” 的普通人博主,没有任何流量光环,却靠拆解 “怎么添加字幕”“如何调整语速” 等细分痛点,半年吸引 5000 + 精准用户;还有专注 “职场新人汇报逻辑” 的创作者,用 30 节实操课帮用户避免 “汇报被打断” 的尴尬,复购率高达 45%。这些案例都证明,知识付费的蓝海不在 “大众流量”,而在 “细分需求”,而这正是普通人的主场。

2.再看普通人与明星的核心差异,我们的优势其实格外突出。
明星的核心竞争力是 “流量”,但在 “专业度” 上往往存在明显短板:他们推出的 “通识课” 大多依赖团队包装,因为爱好而粗浅的认识使输出的内容浮于表面,且生活场景的不相同性使内容多为空中楼阁。比如某明星的 “亲子沟通课”,全程只讲理论,却没教家长如何应对 “孩子哭闹要买玩具” 的具体场景;反观普通人,很多人在细分领域深耕多年 —— 社区医生懂 “家庭常见病护理”、幼儿园老师擅 “低龄儿童行为引导”、职场老会计熟 “小企业报税技巧”;这些 “接地气的专业度”,再加上用课堂街搭建专属私域店铺,把自己的专业内容 “可视化”,正是用户愿意付费的核心原因。
比如课堂街的“专栏课”:做 “家庭烘焙” 的卖课老师,就把蛋糕种类做成种类一、种类二、种类三的专栏课,搭配实操视频和食材清单分成:“戚风蛋糕不塌陷”“曲奇酥脆技巧”“巴斯克芝士蛋糕低糖化”“千层蛋糕薄皮技巧”,能够让用户清晰地选择自己需要加强的进程;做 “职场 Excel” 的,就整理 “数据透视表快速上手”“函数错误排查” 等干货,让用户一眼看到 “能解决我的问题”。

深入了解课堂街的更多功能,捕捉到平台的实用价值,吸引新用户,留住老客户。比如店铺里的表单管理还能收集学员信息,清晰分类不同学员的消费信息,设置关键词和标签,再根据成交单数可选择进行vip、svip设置课程折扣,精准抓住用户的胃口,这比明星 “拍脑袋做课” 精准得多。
更关键的是,在私域里我们能做 “高客单转化”。比如用课堂街的“打标签功能”,把用户分为 “新用户”“进阶用户”“高净值用户”:可供不同用户选择不同套餐,新用户推 99 元的基础课,进阶用户推 399 元的系列课,高净值用户推 1999 元的 “一对一指导服务”。用 “阶梯式升级”,把普通用户转化为 “年度成长计划” 会员。课堂街的老师完全可以靠私域社群里的 “专属答疑”“定制资料” 等权益,达到复购率翻倍。普通人没有明星的 “高知名度”,但能靠私域里的 “一对一沟通”“持续陪伴” 建立信任,让用户愿意为 “更专业、更贴心的服务” 付费 —— 这正是我们的优势。
其实,知识付费从来不是 “明星的游戏”。普通人的专业度,是解决用户真实痛点的 “钥匙”;更低的运营成本,是我们不用 “赔本赚吆喝” 的底气;而私域,就是把这两者转化为 “持续收入” 的桥梁。
明星靠私域突破 “成本陷阱”,我们靠私域把 “精准用户” 变成 “长期客户”。
只要用好课堂街的私域工具,把自己的专业内容做好,把用户需求摸透,知识付费的市场里,普通人照样能活得很滋润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