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网上一个话题火出了圈——“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的”。点开评论区,满是唏嘘与感慨:曾经在ICU争分夺秒救人的白衣天使,如今在团播直播间载歌载舞;曾经冲进火场逆行救人的消防员,成了直播间里插科打诨的“搞笑男”;就连央视的主持人,也放下话筒,在镜头前卖力带货……
有人感叹“世道变了”,有人嘲讽“理想败给了现实”,但剥开表象看本质,这恰恰是当下经济环境的真实写照——经济越萧条,娱乐越发达。当物质需求被压缩,房贷、车贷、职场内卷压得人喘不过气时,精神需求反而成了刚需。人们愿意为一场解压的直播、一句暖心的鼓励、一份“被理解”的共鸣买单,却对冷冰冰的“产品”越来越无感。
这对卖课老师来说,何尝不是一次警醒?知识付费早已不是“我讲你听”的单向输出,而是“我懂你,所以陪你成长”的情绪共鸣。如果你的课程还停留在“干货堆砌”“技巧罗列”,却忽略了学员的情感需求,终将被市场淘汰。
如何在卖课中“卖情绪价值”?3个干货方法论
1. 课程设计:从“解决问题”到“治愈焦虑”
学员买课,表面是学技能,本质是缓解焦虑。比如教职场沟通的课,别只讲“如何汇报工作”,可以加入“被领导批评时如何调整心态”“同事甩锅时如何优雅反击”等场景化内容,让学员感受到“你懂我的委屈”。再比如教副业赚钱的课,除了实操步骤,不妨增加“如何平衡主业与副业的时间”“失败时如何快速重启”等心理建设模块,让学员觉得“你不是在割韭菜,而是在陪我一起闯关”。
2. 营销话术:从“功能介绍”到“情感共鸣”
别再用“全网独家”“限时优惠”这些老套话术,试试用“学员故事”引发共鸣。比如:
· “曾经有个学员,在直播间哭着说‘老师,我按你的方法做了3个月,终于敢在会议上发言了’——那一刻,我知道我的课不止是教技巧,更是在帮人找回自信。”
· “经济下行时,很多人问我‘现在学这个还有用吗?’我想说:越是迷茫,越要投资自己。我的课或许不能让你立刻暴富,但能让你在低谷时多一份底气。”
3. 课后服务:从“答疑解惑”到“陪伴成长”
学员买课后,最怕的是“交完钱就失联”。不妨在课程中设置“情绪打卡”“学员互助群”等环节,让学习变成一场温暖的集体行动。比如:
· 每周一次“吐槽大会”,让学员分享学习中的挫折,你以“朋友”的身份安慰鼓励;
· 学员取得小进步时,亲自发一段语音祝贺:“你今天的表现超棒!记得刚上课时你连话都不敢说,现在都能主动提问了,为你骄傲!”
情绪价值,才是知识付费的“终极武器”。当学员为你的课程感动、为你的陪伴治愈、为“被看见”而流泪时,他们不仅会为你买单,还会主动帮你宣传——因为人们永远愿意为“让自己变得更好”的情感买单。
课堂街:与老师共赴知识付费的“情绪时代”
无论经济如何波动,课堂街始终相信:好的知识,值得被温柔传递。经济下行时,有人看到寒冬,有人看到生机。课堂街愿做你的“暖炉”,陪你熬过寒冬,等来春天。无论前路多难,我们一直都在——因为教育,本就是一场温暖的奔赴。